澳门电子游戏地址

2025春部编九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澳门电子游戏地址
栏目分类
2025春部编九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发布日期:2025-01-23 05:16    点击次数:187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 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3. 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导入

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楚辞》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舒婷却反其道而为之,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浩劫之苦后,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款款深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展开剩余85%

1979年4月,祖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人民开始摆脱贫困的束缚,走向民族的振兴!当时,舒婷以赤子的目光,注视着祖国的变化,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二、作者简介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代表诗作有本诗及《致橡树》《神女峰》等。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与信念。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四、新知讲解

1. 整体感知

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意对即可)

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诗人借此喻指人们心中的希望尚未变成现实、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祈愿。

第三节诗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诗人在文中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意对即可)

2. 小结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探究研讨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地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花朵虽然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是现实中的花朵。诗人借此喻指人们心中的希望尚未变成现实、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祈愿。

课堂练习

1. 对第三诗节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 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笼挺然而出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

C. 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D. “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争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答案:C (不是“女诗人的自况”,“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抹去”也不准确。)

2. 下面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草成于1976年,发表于1979年。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诗篇特殊沉重的历史感。诗中意象“迷惘——深思——沸腾”,真实地反映出祖国在艰难曲折前进中的轨迹。

B. 统观诗篇的情调,先抑后扬,体现出舒缓→急促,低沉→高亢的心路历程。诗近尾声时,诗情沸腾了,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喷吐而出。

C. 通篇以“你”来呼唤祖国。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儿女同祖国距离,既便于诗人“面对面”地表露心迹,也易使读者感受到“祖国”并非虚幻的词语,而是就在面前的实体。

D. 诗人对物象的选择,对意象的塑造,富有独创性与新颖性。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起跑线、血肉之躯等事物,不为常人所关注,诗人却从它们身上发现了美,入诗后更富有特殊的审美情趣。

答案:D

课堂总结

诗人为祖国过去的贫穷、落后和灾难重重而忧郁、痛苦,以及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抒发了诗人“我”对祖国赤诚的情感和献身祖国的强烈责任心。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激发爱国热情,发奋学习,树立报国之志。

板书设计

苦难的历史-痛苦悲哀-写实

痛苦的希望-悲怆祈盼-精神

崭新的祖国-欣喜激动-现在

奉献的誓言-奋发献身-宣言

发布于:江苏省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